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沒有文化的球隊是愚蠢的球隊。文化建設是中國足球發展的價值所在,也是中國足球發展的出路。玩智慧的足球,不玩野蠻的足球;玩藝術的足球,不玩功利的足球;應該是中國足球的追求!
  足球比賽,比的是一個地區、民族的綜合素質,也是不同文化的較量。一支球隊的技術風格是民族、地區性格在足球上的間接反映。戰術策略也是民族、地區思維方式與思維能力在足球上的間接體現。比賽作風則是民族、地區性格在足球上的直接呈現。巴西足球的華麗,法國足球的浪漫,英國足球的強悍,德國足球的嚴謹,韓國足球的堅韌,日本足球的精巧,以及中國足球的散漫,都是民族性在足球身上的投射。
  國足在球場上的種種表現,其實就是吾國吾民生活表現的集中反映。比如,國足技術粗糙,吾們管理粗放、產品粗糙,咱都缺乏一種精益求精的認真態度。國足擰不成“一股繩”,吾們擅長“窩里斗”,因為咱“一個人是條龍、三個人變成蟲”。咱是農業大國,小農思想仍頑強地浸淫著吾們的腦細胞。這些精神、思維、習慣層面的壞毛病不改,國足終究難有作為。
  中國足球要提高“獲勝力”,需要提高身體、技術的“硬實力”,更必須提升文化的“軟實力”。跑得快是“硬實力”,跑得巧是“軟實力”;能不能跑是“硬實力”,想不想跑是“軟實力”;如何傳球是“硬實力”,向何處傳球是“軟實力”;會控球是“硬實力”,會配合是“軟實力”。“軟硬”結合得好,“獲勝力”則強。
  中國足球要提地磅高吸引力、提高市場影響力,也必須提升文化“軟實力”。職業足球俱樂部經營的主要產品是比賽。這種產品本質上是文化產品。它的質量除了輸贏的外殼之外,還有內容。如同食品要好吃也要好營養一樣。一場比賽,如果只由“硬實力”構成,“吃”起來就沒有味道,如果不是被逼無奈,就不會再去“吃”它。只有參賽的雙方“軟硬”實力都強,比賽才會讓人越“吃”越愛“吃”。“吃”的人多了,俱樂部的收益才高,運動員的收入才高。
  中國足球要提高普及能力,也必須提升文化“軟實力”。現代社會,人人都想成為文化人。沒文化很難生存,也很沒面子。足球人必須同時是文化人,他才能夠在離開綠蔭場之后,迅速地“再就業”,而且“就”一個體面的“業”。唯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足球運動,也才能讓更多的家長支持子女去玩足球,才能吸引到高端“客戶”。不如此,中國足球則不能形成良性循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