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陣子,人們慶祝著、歌唱著,也總結著。總結當年是如何解放全中國的,總結曾經是如何解放生產力的。面對祖國上下一片片紅色成就,不知道中國足協如何總結中國足球的過去與設計中國足球的未來。
  如何才能解放中國足球的“生產力”?是由企業拿錢去“解放”,還是讓足球進入市場,由俱樂部自己去解放自己?似乎足協更看好前者。我們不妨看看“解放”汽車是如何解放的。第一汽車制造廠與其生產的“解放”牌汽車,是中國人民解放后的成就之一。“解放”曾經讓國人揚眉吐氣了許久,也讓國人郁悶了許久。
  記得,當年的汽車“解放”,如同一位成年漢子,一臉的灰塵,穿一件油漬斑斑的軍大衣,幾十年如一日,從沒有變過模樣。直到改革開放,直到一汽由工廠變為公司,由計劃進入市場,不再被養著、哄著,而是自己去闖市場、謀生活,“解放”才脫掉了自己的“油大褂”,才改善優良了那顆時常“梗塞”的心。當年那位不知講究的漢子“解放”,那位不知何時就會犯“心臟病”的病號“解放”,如今成了西裝革履、穩重大氣的一汽“奧迪”。
  當年,一汽也不是不想給“解放”洗心革面的。他們搞過“抓革命、促生產”,搞過“一元化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搞過“老中青三結合”,搞過“五小”之類的群眾性技術革新,功夫沒少下,腦筋沒少用,卻始終沒有讓“解放”獲得新的解放。那時,工廠沒有市場的概念,有的只是產量與質量,可是產與質都量不上去。直到它進入了市場,產與質才越來越亮。
  中國職業足球,如同當年的一汽“解放”。到底是先進入市場才能有足球水平的提升,還是先有亞洲第一或世界第一的成績才有市場,頗有分歧。許多人圈內人士認為,只有國家隊的成績上去了,才有足球市場可言。比如,國家隊主教練高洪波先生就曾經諄諄教誨俱樂部,只有服從國家隊的需要,國家隊打出好成績,大家才會分享到足球市場的好處。事實是,正是因為俱樂部一向是以國家隊的需要為自己的需要,可國家隊的的表現卻一貫不能滿足球迷的需要,才不再愿意一味服從那些并不需要的需要。我們似乎忘了,正是因為國家隊的成績一直上不去,才引進職業足球的。我們都知道不能夠急功近利,可當利靠近了來誘惑時,又極難不起身“急攻”。絲毫沒有圍繞市場做理念調整地磅與制度設計,匆匆忙忙給純競技足球穿了件市場馬甲,就四處唬人,結果每每被人打得體無完膚。青少年足球是基礎,錢是重要條件,但不抓住制度這個根本,什么基都會被除掉,多少錢都會被燒掉。中國足球的“沒落”實踐從反面證明了,沒有與市場足球相適應的制度體系,一切都是枉然。
  “解放”的歷史經驗證明,市場是“解放”不斷解放的活力之源。中國足球也不可能例外。老是攥著競技足球的舊船票不換,永遠也登不上世界足球的客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