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部分女性回歸家庭是時代發展至今的新思考、新問題。中國女性為爭取自我價值的實現和女性權益做了長久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極大成果。女性回歸家庭并不是時代的倒退,而是更利于國家民族長久發展的智慧選擇。我們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時代巨變,面臨著越來越多和越來越復雜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每一個時刻的發生都沒有前車之鑒,需要集全社會的共同智慧研討面對。敬請相關專家和各方面人士共同探討和研究。
  提案:鼓勵部分女性回歸家庭 提高社會幸福指數(草)隨著社會開放和物質需求的加劇,大多數女性走上社會,創造和體現體現著自我價值,承擔和男性一樣的角色。女性已在社會各個領域大展身手,開始扮演越來越重要的社會角色。
  然而,隨著女性社會角色的逐漸強化,以及對“男女平等”片面的理解,很多女性在全力爭取競爭優勢的同時,明顯出現了“中性化”甚至“男性化”的現象。缺乏女性和母性意識,缺乏應有的女性素養已成為日漸顯露的一大新的社會問題。女性社會意識不斷強化,女性自我日漸強勢、男性畏懼、同性戀增加、子女關愛不足、孩子教育不充分、青少年犯罪率激增、老人缺少關愛疏于照顧、家庭情感淡漠、剩女越來越多、離婚率逐年提高、當前人情冷漠、社會嚴重失衡等等,這與女性意識和家庭觀念淡化,家庭關愛缺失密不可分。
  在社會物質條件豐富的今天,社會和國家實力越來越充足,社會勞動日漸力有余,也隨著部分家庭資產的積累,中產家庭越來越多.政府應倡導和鼓勵部分有條件的家庭女性成員回歸家庭,鼓勵她們更多的關注投入“和諧家庭”的建設中,完善家庭的幸福與圓滿,提高社會的整體幸福指數。
  女性是家庭的主體,更應是主導維系家庭情感的妻子,是孝順老人的后代,是孩子人生成長中的主要教育者。在家庭中,女性普遍也是家務勞動的主要承擔者,廣大走入社會的女性仍然承擔著繁重的家務勞動。長久以來的性別觀念和家庭分工模式,要求女性既要接受賢妻良母標準的檢驗,現代社會又要接受優勝劣汰的能力競爭,這使得女性既要具備傳統魅力,又要具備現代社會競爭的魄力。雙重要求和壓力使得今天的女性比以往面臨更多大重負,也給女性心理造成很多難以承擔的負面影響,直接影響著她們自身的生活感受和家庭生活質量。部分女性回歸家庭對提高家庭和整個社會幸福指數的意義:
  一,女性回歸家庭,對穩定社會和促進家庭和眭作用積極。
  男女因為生理、心理不同,在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應不同。女性更適合管理家庭,料理家務,照顧老人,哺育、培養、教育孩子,促使家庭生活和諧幸福。
  “推動搖籃的手能推動整個世界。”家庭教育是國民教育不可缺少的、最重要、最基礎的環節。家庭是孩子生活、學習的重要場所,是兒童首先接受教育和被影響的地方。今天的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孩子是在孤獨的環境中長大、由保姆帶大、或是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溺愛下長大、或過多依賴幼兒園的成長.缺失母愛和家庭溫暖影響著孩子一生的成長和健康發展中國今天已提早進入老齡化社會,老人問題在中國要比西方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達國家突出得多。在農村,許多子女外出進城打工,老人們不僅無人照顧還要承擔撫養孫輩的重負。在城市,突出的問題也是“空巢”老人,女子全職就業,年邁父母難以見面,更無暇關愛和照料。女性回歸家庭將更多連接起大家庭的親情情感。構建和諧社會,首先是有和睦的家庭,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組成元素。
  二,部分女性回歸家庭,有利于平衡就業矛盾。
  女人承擔著無可取代的生育和照顧孩子的功能和責任,同時女人又承擔系統家具繁重的家務勞動,家庭內部的運作本質上需要女人主導和負擔。雖然有口號提出女人家庭工作兩不誤,那只是一廂情愿。女性一生更多面臨著戀愛成家、結婚生育等重要人生階段,女性本能上大多會以家庭為重,這會在影響她們職業發展的同時影響甚至喪失家庭幸福。
  定義一個女人是否成功,評價的標準不是社會角色。女人成功應定義在更寬泛的層面上。一個擁有成功事業的女性是成功的,一個熱愛家庭、讓家庭成員幸福生活的女性也是成功的。適合女性和家庭自身發展,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愉悅快樂的生活方式是現代社會應該提倡的人性生活。
  男女性別差異與生俱來,不可改變,社會應尊重這一客觀事實,對男女區別對待。區別并非是不平等甚至歧視,而是合理的社會分工分配,并享有平等的自由選擇權利。男女平等也并非是簡單的男女工作對等,而首先是機會的平等、地位的平等、人格的平等。家庭勞動和社會勞動是社會分工的一種,承認這一社會分工,承認家庭勞動的社會價值,應是全社會的一種富有發展智慧的共識隨著社會發展,歐美一些國家以及東鄰日本和韓國,許多婚后或育后女性選擇回歸家庭,用婚前接受的良好教育和工作經驗相夫教子,既穩定了家庭,教育了子女,也促進了穩定和諧社會,并為國家培養了更為優秀的后續發展人才。
  為此建議,國家通過立法保障回歸家庭女性的權益:
  一,政府和國家以及社會和媒體應主導輿論導向,倡導社會認同和尊重回歸家庭的社會女性,給予她們同等的社會地位,同等的公民合法利益以及社會福利、社保和醫療等保障。政府可設置一些優惠政策,讓回歸女性享有更多更好的保障,也可拿出適當的補貼鼓勵女性選擇回歸家庭。
  二,確保女性家庭財產權益,享有獨立的財產和支配權,家庭收入雙方共享。如因男方過失而離婚的男性需負擔女性生活費用直至其再婚.完善相關婚姻法律法規,進一步保障女性婚姻合法權益。
  三,提供更為完善充分的女性素質婚姻教育,如家政,育子,健康保健,禮儀等培訓。在社區和城市開展相關社會交流、交誼活動,促進家庭女性與社會的溝通交流。成立相關社團組織和機構,讓她們生活更豐富,更富有情趣,更有社會認同感。為提高回歸家庭女性的社會價值,應加強政府和媒體對她們的關注和報道,還可以通過競賽,培訓,評選等社會活動,讓她們成為有榮譽感的社會人群。
  四,對于還不能或不適宜或沒有意愿選擇回歸家庭的職業女性,政府和社會應主導熱愛家庭,關愛家庭成員的社會導向。出臺一些鼓勵女性用更多精力和時間回歸家庭的政策。比如延長產假,有條件的機構和企業在寒暑假給予母親親子周、強化女性生理四期關愛、減少工作時間、差時工作等等。讓全社會形成“熱愛家庭,共建幸福美好生活”的新風尚。促進社會基礎的和諧和穩定。與此同時,當部分家庭男性更適合家庭工作時,社會也應予以支持。
  倡導部分女性回歸家庭,強調的是部分而不是全部女性,社會更應鼓勵那些適合社會發展的女性更好的發揮她們的女性特質,服務于社會,為女性多元化、人性化發展提供條件和環境,以體現更高層面的女性解放和權益保護.把女性一生的部分時間或全部時間回歸家庭的選擇權交于女性部分女性回歸家庭是時代發展至今的新思考、新需求、新問題,也會面臨新觀點的爭議和挑戰,,需要人們認識和確立家庭事務的重要性甚至職業性。部分女性回家庭也是新型的合理優化社會人力資源的再分配,利于促進社會工作效率的提升,緩解失業問題,提高社會產值,促進經濟的合理平衡發展。
  部分女性回歸家庭不是對女性的歧視,更不是社會的倒退,部分女性回歸家庭是對人性和家庭本質的尊重和負責,是對社會道德的尊重和理解,會良好的促進家庭穩定和諧,促進婚姻感情的牢固和美滿,符合我國數千年傳承的人文思想,符合當今社會進步發展的根本需求政協委員:部分女性回歸家庭有利平衡就業矛盾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 2011年03月08日本報訊(記者李棟、張瑩、石善偉、于夢江、何濤)“女性回歸家庭并不是時代的倒退,而是更利于國家民族長久發展的智慧選擇。”昨日,全國政協委員、女性研究專家張曉梅提交提案,建議鼓勵部分女性回歸家庭,并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談“剩女”、電視相親、生孩子、離婚率等女性關注的話題。
  張曉梅提出,在社會物質條件豐富的今天,社會和國家實力越來越充足,社會勞動力日漸有余,也隨著部分家庭資產的積累,中產家庭越來越多,政府應倡導和鼓勵部分有條件的家庭女性成員回歸家庭,鼓勵她們更多地關注投入“和諧家庭”的建設中,完善家庭的幸福與圓滿,提高社會的整體幸福指數。
  “女性回歸家庭,對穩定社會和促進家庭和睦作用積極;部分女性回歸家庭,還有利于平衡就業矛盾。”張曉梅建議,國家要通過立法保障回歸家庭女性的權益,確保女性家庭財產權益,享有獨立的財產和支配權,家庭收入雙方共享。同時提供更為完善充分的女性素質婚姻教育,如家政、育子、健康保健、禮儀等培訓。對于還不能或不適宜或沒有意愿選擇回歸家庭的職業女性,政府和社會應主導熱愛家庭,關愛家庭成員的社會導向。
  張曉梅同時強調,倡導部分女性回歸家庭,強調的是部分而不是全部女性,社會更應鼓勵那些適合社會發展的女性更好地發揮她們的女性特質,服務于社會,為女性多元化、人性化發展提供條件和環境,以體現更高層面的女性解放和權益保護,把女性一生的部分時間或全部時間回歸家庭的選擇權交于女性。
  廣州日報:現在社會上出現比如人情淡漠,離婚率增長等情況,你認為是否是由于整個社會導向有問題所導致的?
  張曉梅:婦女權益不僅體現在是一個什么樣的角色,關鍵是人們怎么去認知這個社會角色。如果社會角色得到大家充分的認識,回歸家庭,也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在法律財產都有充分保障的情況下,一部分女性更適合這種工作。否則既要社會交際,還要做家務,養育孩子、贍養老人,身心上會感到雙重的壓力。也有一部分女性精力非常充沛,有社會發展能力,對于這些人應該鼓勵她們繼續在社會上發展;而另一部分人則可以鼓勵她們回歸家庭。把選擇權交給女性自身是很重要的,要不在家里,要不都在社會上,反而沒有尊重女性的特征和她們的主觀意識。
  作者:李棟 張瑩 石善偉 于夢江 何濤推動搖籃的手能推動整個世界來源:深圳新聞網-深圳特區報年03月08日深圳特區報特派記者李舒瑜 甘霖 秦小艷 李萍今天,長期關注女性問題的全國政協委員張曉梅提出自己的“三八”重點提案鼓勵部分女性回歸家庭,以提高社會的幸福指數。她更建議政府可拿出適當的補貼鼓勵女性選擇回歸家庭。張曉梅委員同時將提案貼上了自己的博客,引來熱烈反響。
  女性回歸有利于家庭和諧城市快節奏的生活中,女性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把女人當男人用”,在現在的職場中已不再是一句笑話。張曉梅說,正因如此,缺乏女性和母性意識導致的家庭觀念淡化,子女關愛不足已成為一個新的社會問題。
  “推動搖籃的手能推動整個世界。”張曉梅說,家庭教育是國民教育最重要的環節,但是今天越來越多的孩子是由保姆或者老人帶大,缺失母愛和家庭溫暖影響著孩子一生的成長。
  她建議,在國家和社會實力越來越充足的今天,政府應倡導和鼓勵部分有條件的家庭女性成員回歸家庭,這不僅可以使孩子受益,也有利于照顧老人,更多連接起大家庭的親情情感,有利于社會和諧。
  評價成功女性標準要扭轉長期以來,定義一個女人是否成功,往往與她的事業聯系起來。張曉梅說,要鼓勵女性回歸家庭,這種評價標準就要扭轉。
  “女人承擔著無可取代的生育和照顧孩子的功能和責任,同時女人又承擔繁重的家務勞動,家庭內部的運作本質上需要女人主導和負擔。”張曉梅認為,這種家庭勞動,應該得到社會的認可。政府和國家以及社會和媒體應主導輿論導向,倡導社會認同和尊重回歸家庭的社會女性,給予她們同等的社會地位。
  在她看來,女人成功應定義在更寬泛的層面上。一個擁有成功事業的女性是成功的,一個熱愛家庭、讓家庭成員幸福生活的女性同樣是成功的。適合女性和家庭自身發展,能給自己和他人帶來愉悅快樂的生活方式是現代社會應該提倡的人性生活。
  保障回歸家庭女性的權益“歐美一些國家許多婚后或育后女性選擇回歸家庭,教育子女,既促進了穩定和諧社會也為國家培養了更為優秀的后續發展人才。”張曉梅建議我國從三方面保障回歸家庭女性的權益。
  第一,政府可設置一些優惠政策,讓回歸女性享有更多更好的保障,也可拿出適當的補貼鼓勵女性選擇回歸家庭。第二,完善相關婚姻法律法規,確保女性家庭財產權益,享有獨立的財產和支配權,家庭收入雙方共享,如因男方過失而離婚的男性需負擔女性生活費用直至其再婚。第三,要提供更為完善的平臺,促進家庭女性與社會的溝通交流。
  (深圳特區報北京3月7日電)來源深圳特區報北京3月7日電女性要回歸家庭合適嗎年03月08日 07:34來源:信息時報張曉梅:女性重點提案:女性回歸家庭是中國幸福的基礎。
  支持:
  蘭州 回復@張曉梅:那不是有更多的人心里不平衡嗎?不過不管怎樣,還是支持你!
  雨果田Hugo:解決女性回歸家庭問題,中國為何不能嘗試一下呢 //@雨果田Hugo:回復@LOLA瑞麗:法國的勞工法允許做母親的員工選擇部分時工作制。比如4/5制,即一周工作四天,這樣便兼顧了工作與家庭,當然工資也按比減少。
  :這個我同意,但是還要尊重女性個人的意見。
  馬英文:前提是家里只要有一個人工作就能過上體面的生活。支持。
  蘭州:可行!可是生活壓力巨大啊!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一切都要從家庭開始呀。
  反對:
  不想八卦回復@張曉梅:我雖然不完全贊成您的論點,但我認為您的提案對當今中國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您所說的讓部分女性回歸家庭的理由也是比較充分的。
  老時很懶回復@張曉梅:妻子回家,意味著失去展現自己魅力和價值的陣地。當丈夫再也尋不到妻子身上可欣賞的地方,遲早會移情別戀。互相欣賞是愛情和婚姻的基礎。一個家庭主婦,拴住男人太難了。
  :男人的壓力又重了,現在已經承擔不動了,失去了半邊天,只有昏暗的日子了。
  真相無相:我一直認為中國女性就業率超過了中國生產力能支持的水平,但女性回歸家庭,恐怕比香港回歸還要復雜!
  飄雨憶軒閣:女人都窩在家里,那么絕大部分女人就會犯同一個毛病——整天圍著老公、孩子、灶臺轉,久而久之與外面的世界脫了節,然后就開始瘋了一般的臆想在外面的老公此刻正在做什么?有沒有和別的女人在一起?有沒有做對不起家庭的事?最后與老公的距離越拉越大,直至被老公厭煩最后被拋棄。
  建議:
  幸福作坊主人:80%回家,20%工作,比較合適。
  女性延遲退休問題引關注 學者建議男性也推遲手機免費訪問 www.cnfol.com 2011年03月22日 13:23 瞭望東方周刊 廖萍回家不回家,并非矛盾焦點“讓婦女回家,這是中國幸福的基礎。”3月7日,全國政協委員張曉梅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鼓勵部分有條件的婦女適當地回歸家庭,更多地投入“和諧家庭”的建設中。這一提案旋即引發輿論熱議。
  贍養老人、照顧子女、操持家務,當諸多的現實問題擺到面前的時候,工作,還是家庭,成為許多女性苦惱的問題。在日本,能夠持續工作到退休年齡的女性可謂鳳毛麟角。
  根據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一項統計顯示,2005年時,日本私營企業中能夠成為高管的女性比例僅為2.8%。因此很多堅持到40歲左右的職業女性,也會在升職無望的前提下結束職場拼搏,轉而從事家庭主婦這一“終生的工作”。
  2004年,電視劇《中國式離婚》紅極一時,引發了國人對家庭、婚姻問題的深度思考。辭去工作,回歸家庭的妻子,卻反而因為生活重心的完全傾斜,讓丈夫感到壓抑和束縛。是走向大世界,還是回歸小家庭,讓很多女性難以抉擇。
  從為照顧女性而為其設定更早的退休年齡,到呼吁賦予女性同等的勞動權利而建議延遲退休年齡,對女性何時退休問題的討論,凸顯出女性地位的日益提升。
  2005年8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決定。修改后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實行男女平等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國家將逐步完善保障婦女權益的各項制度,消除對女性一切形式的歧視。目前,中國已形成以婦女權益保障法為主體,包括婚姻法等100余件法律法規在內的一整套保護婦女權益的法律體系。
  今年兩會期間,也有代表委員提出過議案提案,女性應該更多地回歸家庭,甚至國家應該給出某種鼓勵性的政策,因為從大的角度來講,“培養下一代,比在流水線上擰螺絲釘更有意義”。
  針對這樣的看法,蔣永萍指出,“家務勞動是有價值的,但不能把女性固化在家務勞動上。我們提倡男性也參與家務勞動,社會應該給有家庭責任的工作人員更多的支持。如果國家能夠把公共服務做得更好,那么無論男女就都能平衡工作和家庭的關系。”
  退休年齡政策是一個杠桿退休年齡政策是一種導向型鼓勵,也是一個實際的經濟杠桿。
  史柏年認為退休制度的設計可以是多樣化的,對于不愿意延遲退休的人,在達到低線年齡的時候就可以退休,但是這樣他(她)必須接受領取的養老金的比例要低于延遲退休3年、5年的人。
  “如果女性自愿選擇提前退休的話,她的經濟利益可能會受到一定的損失,但是她可能得到另外一些東西,比如說她可以更好的和家人團聚,可以去旅游,使她個人的生活更充實,這也是公平的。”蔣永萍把讓女性有彈性退休選擇權看作是對男性的一種解放,“實際上它是一個政策的倡導,我們以往的很多規定是把家庭責任都推到女性身上。這種規定也是剝奪了男性的某種家庭權利。我們倡導解放,倡導男女平等,不僅僅是解放婦女,同時也在解放男性,也使男性能享受到更多的生活樂趣、家庭樂趣。”
  但是在實際操作上,許多專家都承認,彈性退休制度的設計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這樣的制度對于個體戶和自由職業者是否公平?
  史柏年解釋說,“有企業雇用的工作人員是這樣,我自己交一部分,而企業給我補上更大一部分,所以延遲退休實際上是為自己來存錢。那么這些自雇職業者、個體從業人員則是交滿15年以后,就可以不交了,但是在到達退休年齡之前,她不可以享受養老金。”
  女性延遲退休問題牽一發動全身,社會各界對新政策可能帶來的蝴蝶效應都十分關注。
  更大范圍、更深層面的公平如何實現,男女之間的不平衡、國家養老金缺口與年輕人就業形勢之間的關系,對新的勞動關系和人口結構的適應,這些都需要政策制定部門在按下退休年齡數字鍵之前做通盤考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