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孝悌”教育是復古還是傳承?
  開展“孝悌”教育活動 促進和諧社會發展(草)中華民族是擁有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古老民族,傳統文化中許多美德應該發揚光大,作為當代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部分。而其中的眾多精髓來自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具體表現為“孝、悌、忠、信”等,其中儒家視“孝悌”為“仁”的根本。
  孝悌之道,對于提高個人的人格理念,穩定社會人心,政通人和,都有著無可取代之作用。中國歷代都以孝治天下,華夏五千的燦爛文明與孝悌文化密不可分。
  《論語》中孝的含義,是通過對長輩的扶持和尊重來消解人與生俱來的自我中心化傾向:孝是面對長輩時的感同身受,而悌是對同輩人的忠恕之道。孝不僅僅是個人的修養,而且是社會的需要,是今天構建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中國傳統文化觀看來欲做事,先做人,只有把個人的品德修養好了才能擔當“治國平天下”的重任。
  “孝悌”是道德的根“本”,其本意雖然是一個家庭觀念,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也是社區的基本單位。有了家庭的安定和睦,才能有社會的和諧發展,國家的長治久安。
  為此,建議有針對性的開展“孝悌”教育活動,促進和諧社會發展:
  一是,有利于解決目前家庭倫理道德中存在的種種困惑問題。
  隨著社會結構變革,功利主義思想盛行,人與人之間由于過分強調物質而造成關系緊張、相互犯忌,互聯網文化的發展造就資訊便捷的同時,也使得價值觀多元,人更多地強調以自我為判斷中心,造成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閡、難以溝通, 心靈上的隔膜,使社會的和諧缺失,親情逐漸冷漠淡薄,“E時代”的青年人對孝順恭讓的概念漸漸模糊,對平輩的謙恕也漸漸消逝褪色,出現了許多“代溝問題”,“問題學生”,“網癮孩子”,讓家長和老師束手無策,這對于整個社會來說都是十分危險的信號。
  在人的血緣關系中,除了父子關系之外,最親近的就是兄弟關系。在過去大家庭中兄弟關系直接影響著整個家庭的安定。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悌”的思想應該推廣為同事,朋友之間的尊重友愛。在現代社會中講求的團隊精神,更需要“悌”的思想的擴大和延伸。
  二是,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只有家庭穩定,社會才能安定,而“孝悌”在維系、穩定家庭中具有任何其它道德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孩子在家庭中孝敬父母,在學校尊師敬長、友愛同學,知廉恥,懂孝道,在社會上就能遵紀守法,與人和睦相處,就能自覺控制自己的行為。如果人人都系統家具不愿意因自己的不良行為累及自己的父母、家庭,整個民族的文明素質就提高了,社會風氣才能得到根本好轉,和諧美好的社會才能形成。
  三是,孝悌教育有利于弘揚倫理精神,振興中華文化,蔚成良風。
  孝作為天道歸根到底是人道,所要解決是人倫問題、社會問題、兩代人的關系問題、代溝問題、社會歷史發展的穩定性與連續性問題等。它贊成后人繼承前人,強調在穩定中求發展、在連續中求損益,要求自覺強化人與人的縱向聯系、切實提高以尊祖為目標的心理凝聚力。
  在《歷史觀》這本當今世界公認的權威歷史考量書中,英國資深學者湯恩比博士以翔實材料,用與眾不同的宏觀深邃眼光對中國歷史和未來走向進行了評估,其中高度贊揚“孝”道,以及其對中華民族的重要。
  在社會轉型進程中,社區的功能地位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僅由過去單純的市民生活的“起居點”,轉變為不同群體的“集聚點”和各種矛盾的“交匯點”,且已成為社會管理的“切入點”和黨執政的“支撐點”。社區包含和濃縮了社會的基本信息,社會生活需求、社會利益關系、社會階層結構和社會運行規律在社區都有相應的反映。在社區范圍內,不僅凝聚了大量寶貴的人才資源和組織資源,還集中了社區成員對公共政策和公共服務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文明社區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切入點。
  為此,在社區中率先開展孝悌教育,如講座、演講、比賽、楷模選拔等,設立孝悌楷模基金,利用周六節假日開展“孝親日”活動(與父母一起做家務事、陪母親逛街、購物,陪父親下棋、喝茶,和父母一起走訪親朋好友)等等,使孝悌思想成為每個人的基本養成。當每個家庭能祥和安樂,社區文明,鄰里團結,和諧社會的風貌必然蔚然成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