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深入,社會變革和社會發展節奏的加快,出現了女性生育期普遍延后的現象,尤其是一線城市一定比例的女性,育齡年齡推遲到35歲后,甚至主動選擇放棄或錯過了孕育時機。這一狀況一線城市高于二、三線城市,城市高于農村。
  根據女性生理特點,女性通常的黃金育齡一般在二十七八歲以前。35歲以上第一次妊娠即為高齡產婦。我國高齡產婦的比例正在持續增長。上世紀90年代,中國35歲以上高齡產婦僅為2%;2006年這一比例翻了一番;時至今日,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高達15%以上。
  由于諸多社會和家庭因素,越來越多的女性主動或無奈選擇了高齡生產。有調查顯示,高齡產婦中,以高學歷和白領女性居多。除了生育觀念的改變外,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下,女性面臨的就業風險遠遠高于男性,女性可能因為懷孕錯過發展的機會,有些女性懷孕后甚至會面臨失業的危險。
  選擇延遲育齡的人群,多集中在城市精英骨干群體中,這個群體也是三高人群:高學歷、高收入、高社會影響力,是城市主流人群。這列人群,不但出現了延遲育齡,甚至出現主動選擇不育的現象。高素質主流人群推遲或放棄孕育下一代,無疑影響到國家未來、人口質量、社會福利、民族發展等,將產生一系列嚴重的后續問題。
  推遲育齡、選擇不育,將導致人口質量和社會問題
  、對人口素質的潛在影響人口素質,又稱人口質量。包含思想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等。身體素質是人口質量的自然條件和基礎,是人口素質發展的自然基礎,指人口群體的身體器官和生理系統的發育、成長和機能的狀況。影響身體素質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高齡育產,對新生兒的健康存在諸多隱患。
  、母子健康隱患增加高齡產婦,是妊娠并發癥的高危人群,對母子健康都存在著潛在威脅。 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衛生報告顯示,產婦高齡化和高危妊娠增多是威脅母嬰健康的直接原因。隨著年齡的增大,女性的生育能力不斷下降,在懷孕和生產過程中所承擔的風險也增大。
  首先,胎兒致畸率高;其次是難產大出血幾率增加;第三妊娠并發癥較易出現;第四是罹患婦科癌癥的幾率增高。
  、由此引發的社會問題
  推遲育齡、選擇不育,可能造成中國人口老化和人口斷層問題出現。據中央電視臺最近公布,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1.7億,占人口比重逐年加重。由此引發的社會發展和養老等問題,會集中涌現。
  推遲育齡的原因、社會競爭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社會競爭激烈等問題,催生推遲育齡現象。一個女性經過多年的學業拼搏和職業努力,找到了社會定位,當她在自己社會存在、社會地位、個人收入、職業發展等等方面正處于上升期的時候,選擇孕育,的確是一個挑戰。這種離開雖說是暫時性的,但仍讓這些育齡婦女感覺惶恐。
  、現行生育保險制度較欠缺:
  )用人單位對生育保險重視不夠。由于社會分工和行業特點的不同,女職工分布不均,由此導致企業之間生育費用的負擔差距巨大。其中個別企業為降低成本,對參加生育保險重視不足,女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難以保障女職工生育期間的基本權益,生育保險金得不到足額支付。
  )生育保險與醫療保險間的銜接存在問題。我國生育費用無需個人負擔,醫療費用需要個人部分負擔,生育醫護與普通醫療之間沒有絕對的界限。為避免生育醫護費用膨脹,目前系統家具采用的定額支付的辦法,會使一些真正遭遇難產危險而需要醫護的婦女不夠支付,達不到切實的保障。
  、職場回歸難有保障:女性生產后職場和社會角色回歸保障,十分薄弱。社會競爭激烈,女性感覺因離開職場而被取代的惶恐感,致使育齡婦女正常的生命繁衍權利,被動放棄。甚至有的夫妻“自愿不育”,主動選擇“丁克”。
  一些國家的婦女孕產權益(一)生育津貼的全球統計數據根據《全球社會保障》提供的資料,對136個國家的生育津貼進行統計的結果顯示:生育津貼占婦女生育前原工資收入100%的有61個國家,占統計總數的44.8%;津貼占生育婦女原工資收入80―99%的有6個國家,占4.4%;津貼占原收入60―79%的有37個國家,占27%;津貼占原工資收入50―69%的有15個國家,占11%。津貼占原工資收入50%以下僅1個國家,占0.7%。
  (二)一些國家生育保險,給付項目主要包括以下4項:
  、生育津貼:即在法定的生育休假期間對生育者的工資收入損失給予經濟補償。
  、醫療護理:即承擔與生育有關的醫護費用(包括產前檢查費)。
  、生育補助:又稱“子女補助金”,如對生育保險對象及其家屬的生育費用給予經濟補助,又如“嬰兒津貼”和“保姆津貼”等。
  、生育休假:包括母育假(產假)、父育假(母親產假期間的父親育兒假)和育兒假(母親產假后父母雙親任何一方的育兒休假)。
  (三)以上4個項目為基礎,國外典型的生育保險制度:
  、美國:美國女性一般都購買醫療保險(其中包括生育保險)。懷孕后,她們會收到一份由保險公司提供的所在地詳盡的婦產科醫生及醫院目錄名單。如果沒有熟識的生育醫生,她們可根據這份目錄名單尋求自己合適的醫生和醫院。
  、英國:新生嬰兒可獲得250英鎊的首筆津貼,低收入家庭的新生嬰兒則可得到500英鎊。
  、法國:擁有至少16周強制性帶薪產假,其工作必須得到安全保證;不管是自己生或是領養小孩一樣都3萬元的獎勵生育津貼;小孩三歲前,每個月可再領取津貼;婦女可留職休假3年專職帶小孩,享有職業保障及有薪假期,其間可獲得日托幼兒津貼及居家保姆津貼。
  、德國:德國“少子化”的問題也很嚴重。為了提高生育率,有些地方實施“育嬰補助”制。每月最高可領450歐元,兩年育嬰假,每月最高可領300歐元。
  、日本:生育費:一般正常情況也需要20萬日元左右的生育費。但是如果加入了國民健康保險便可以領取15萬日元的醫療補助,基本解決生育費用的問題。
  育嬰假:請育嬰假期間,可領到40%的薪水。日本有“育兒減稅”方案,而職業婦女在家照顧幼兒,則有“留職有薪”方案,婦女可領工作時40%的薪水在家專心育兒。育兒金:新生兒及未滿2周歲的幼童,每個月政府會發給父母5000日元的育兒金,直到小孩慢12歲為止。
  、新加坡:強制性產假有8周,產假期間員工領全薪;非強制產假則有16周,假期長短由雇主與勞方協議,員工在非強制產假期間領半薪,工資成本由政府負擔。每個小孩都享有育兒津貼,以支付托兒所或幼兒園的費用。
  由此建議:強化女性育齡期國家責任,鼓勵黃金育齡期正常生育一、進一步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形成較為完善的生育保險制度體系,將其列為我國生育保險制度改革的中心議題,積極而有效地研究探討,并視為長期實施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繼續深化生育保險制度改革,使生育保險從企業保險走向社會保險。
  三、加強生育保險的有效監督。
  四、嘗試將女性都納入生育社會保險體系:我國目前的生育保險的覆蓋面相當狹窄,僅限于城鎮女職工,廣大的農村婦女尚無權享受。即使在城鎮,非正規就業婦女也被排除在外,而她們卻占了就業婦女的相當比例。措施:比如可以出臺政策,無單位或單位不為其繳費的,女職工個人或其配偶可以以個人名義繳費,國家在必要時也可以給予配套補貼等。
  五、在現有相關社會保障的保障基礎上,建立國家黃金育齡婦女獎勵制度,在以計劃生育為基本國策的政策基礎上,鼓勵25-35歲育齡期的、符合國家婚姻法和計劃生育法的育齡婦女,國家予以一次性孕育獎勵。
  六、對于高知、高學歷的育齡夫婦,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基礎上,給予一次性特別獎勵。
  七、在25-35歲、符合國家法律法規生育的女性,建立三年保障制度,每月發放基礎育兒補貼。
  八、在原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建立育齡婦女職場回歸社保體系,有原單位的,協助原單位回歸;因種種原因流入社會的,在社保體系協助接受單位,幫助職業回歸。鼓勵和保障育后女性回歸職場、回歸社會。
  在社會、企業、民眾中形成“關愛育齡婦女權益,就是關愛民族未來”的觀念。將孕育從個人、家庭行為,上升為國家、社會、民族意識和舉措。
  專家指出25至30歲為最佳生育年齡年03月08日 09:57  《生命時報》
  不知從何時起,城市中“晚育族”群體越來越壯大,很多人一晃就過了30歲的生育年齡“警戒線”,高齡產婦增多,已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普遍現象。
  日前,本報聯合新浪網、MSN健康頻道對7768人進行調查顯示,30歲以上才生第一個孩子的人,占到25%以上。過半數人(54.36%)認為現代女性生孩子“比較晚,錯過最佳生育時機”、“結婚晚”、“經濟條件不夠”、“心理上沒做好準備”等,成為人們要孩子越來越晚的三大原因。
  “如果重新選擇一次,我會早點生孩子”
  儲女士是一家企業的部門經理,已經30歲了,至今還在生與不生中徘徊著:“拋開房貸、車貸的壓力不說,現在是我的事業上升期,等生完孩子回來,位置早被人頂替了,幾年來的辛苦付出哪能輕易放棄?可這幾年,眼瞅著老同學的孩子都快上小學了,身邊的朋友也一個個做了媽媽,聚會時常帶上自家寶貝兒,我漸漸從不屑變得有些心酸、焦急和羨慕……”
  畢業于一家名牌大學的林女士則顯得更為無奈。今年36歲的她,女兒剛滿一歲。這些年,學業、工作、婚戀將她一步步帶過了35歲這個門檻,人近中年,才把要孩子列入日程。“從懷孕那天起我就有流產先兆,整天躺著保胎,一動不敢動,而且反應強烈,吃什么都吐。好不容易挨到生產那天,看著同一天住院的22歲年輕媽媽,臨產后幾個小時就順利生產,我卻折騰了一天一夜怎么也生不下來,筋疲力盡,最后只能讓醫生在肚子上開一刀。”林女士說,孩子是生下來了,拉扯她卻成了大問題,明顯感覺自己精力、體力不比從前。一下班就得匆忙回家帶孩子,一天下來累得快要虛脫了,脾氣也越來越大。“如果讓我重新選擇一次,我寧愿把事業、學業往后放,早點生孩子。”
  在我們身邊,像儲女士、林女士這樣的“高齡產婦”越來越多。本報調查結果如下:
  1、您認為,現代人生孩子的時間普遍是早還是晚?
  A較晚,錯過最佳生育時機B較合適C比較早2、您認為女人生孩子最佳年齡是?
  A25—26歲B27—28歲C23—24歲D29—30歲E大于30歲F小于22歲3、您(您妻子)生孩子的年齡是?
  A27—28歲B30—35歲C29—30歲D25—26歲E23—24歲F大于35歲G小于22歲4、什么原因推遲了您要孩子?(可多選A結婚晚B經濟條件不夠C心理上沒做好準備D工作太忙沒時間E害怕因生孩子影響工作F各種原因導致懷孕難G其他面對“高齡產婦”這支日漸龐大的隊伍,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美容化妝品業商會副會長張曉梅深有感觸。今年兩會期間,她正打算提交一份《強化女性育齡期國家責任,鼓勵黃金育齡期正常生育》的提案。她告訴《生命時報》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中國35歲以上初次生育高齡產婦僅為2%;到2006年,這比例翻了一番;時至今日,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高達10%以上。“選擇延遲育齡或不育的人群,多為城市精英,這對今后中國人口質量會有怎樣的影響,值得我們認真考慮。”
  25—30歲生孩子最好那么,到底多少歲是女人生育的“黃金期”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產科主任徐先明告訴記者,如果從純生物學上來說,25歲左右是女性最佳生育年齡,這時子宮頸管彈性好,容易擴張,子宮肌肉收縮有足夠力量,容易平安分娩。如果結合社會、心理因素考慮,女人最理想的生育年齡則在25—30歲,這時女性的心理、生理已十分成熟,最適合孕育寶寶。一旦跨入35歲,就算是高齡產婦了,不僅受孕機會變小,自然流產率也大幅增加。
  在北京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每天都會接待各地不孕不育的女性近千人,在每年27萬人次的門診中,因為超齡導致不孕的就占了10%左右。該院婦產科主任、生殖醫學中心主任喬杰說,很多人年輕時因工作忙沒顧上要孩子,年紀大了想要卻懷不上了。如果僅靠自然受孕,時間不等人,而且年齡越大危險越多,所以最終決定為她們采取體外受精的方式,做了試管嬰兒。
  高齡產婦要邁過幾道坎30歲后生孩子,總有點背水一戰的感覺,似乎每個時刻都得小心翼翼。是什么原因讓這么多女性錯失生育“黃金期“,一不留神成了大齡產婦呢?
  張曉梅委員因為長期從事女性工作,接觸了眾多女性,她發現,“很多人談戀愛困難、結婚晚、工作壓力大,怕不能給孩子好的生活環境,有的則想再過幾年輕松的二人世界,不希望為孩子所累,致使‘生育大計’最終被擱淺。”這也是她撰寫今年兩會提案最主要的原因。“社會競爭激烈,育齡女性感覺到因離開職場而被取代的惶恐,讓她們被動放棄了正常的生命繁衍權。此外,我國現行生育保險制度也存在一定問題,女性生產后職場和社會角色回歸的保障十分薄弱,都造成生孩子越來越晚。”
  雖然高齡產婦在生理上不是絕對的“高危人群”,但幾位專家承認,比起年輕準媽媽,她們在孕育中確實可能遇到更多的麻煩:首先,女性隨著年齡增大,排卵越來越不規律,30歲以后受孕幾率大大下降。其次,隨著年齡增大,陰道彈性也隨之降低,特別是子宮頸管較難張開、子宮肌肉收縮力減弱,流產或難產風險增大。第三,孕婦年齡越大,發生妊娠高血壓、妊娠糖尿病等的幾率就越高,輕者引發水腫、頭痛,重者會危害孕婦和胎兒生命。最后,數據顯示,高齡產婦占到憂郁癥產婦的70%以上。大齡產婦對妊娠反應也較為敏感,往往孕吐劇烈,產后體能恢復比不上年輕產婦。更嚴重的,是高齡生產給寶寶帶來風險。年齡一大,卵子易過最佳“保質期”,造成質量下降、受精時染色體異常幾率變高等問題,都會導致胎兒致畸率增高。
  大齡女性該如何“備戰”
  “時間不饒人,人在什么年齡就該做什么事兒,該生的最佳時間沒生,錯過了就是永遠錯過了。”張曉梅在提案中建議,應建立“國家黃金育齡婦女”獎勵制度,對于在25—35歲這個黃金育齡段內生孩子、符合國家婚姻法和計劃生育法的女性,予以一次性孕育獎勵。
  如果你一不小心加入了“高齡初產”的行列,有很多身體、心理甚至未來胎兒的健康問題是怎么也繞不過去的,最好從孕前開始做好各種準備。
  夏秋季懷孕最好。可使胚胎在極其敏感的頭三個月避開流行病毒的感染(秋末冬初是流行病猖獗時期),又有利于孕婦多在室外散步,充分吸收氧氣。這個季節還有大量的蔬菜水果供應。
  少吃甜食。大齡準媽媽更易發胖和患上妊娠期糖尿病,因此要控制體重,懷孕期間體重增加最好別超過12.5公斤。建議多吃高蛋白、低脂肪、性溫和的食物,少吃甜食,少喝甜飲料。
  孕前、孕期勤檢查。孕前要對身體做一次全面檢查,孕中應酌情增加產前檢查的次數。最好在懷孕38周就提前住院觀察,具體可參照醫生建議。
  餅干、饅頭緩解嘔吐。在孕早期,大齡孕婦的惡心、嘔吐等反應比一般人嚴重。這時應避免吃流食,可吃餅干、烤饅頭片等體積小、含水分少的食物。即使嘔吐,也不用緊張,可做做深呼吸、聽聽音樂或到室外散步,然后再進食。
  少提重物護子宮。子宮也會隨著人的年齡而老化,所以妊娠期間要特別保護,比如不提重物、不過度勞累、不做激烈運動,也避免有任何壓迫到腹部的舉動。建議高齡孕婦在懷孕的24周起,視腹部隆起的狀況開始使用“托腹帶”。
  深呼吸緩解產后抑郁。孕婦年齡越大,產后抑郁癥的發病率越高,這時家人一定要多加安慰。產婦自己也應放松情緒,當感到緊張和不舒服時,可以試試深呼吸,把體能和心理均調整到最佳狀態,接受分娩過程的考驗。▲女強人月薪20萬為事業推遲生育 35歲遭遇懷孕難來源:都市女報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張曉梅提交了《強化女性育齡期國家責任,鼓勵黃金育齡期正常生育》的提案。相關統計顯示,女性生育年齡逐年推后,30歲之后才生育的女性越來越多。
  在濟南,生育年齡問題同樣存在。記者在省立醫院進行的樣本分析顯示,濟南女性頭胎平均生育年齡,比6年前增加了1歲。尼采曾說“生育是女人第一也是最后一項天職”。100多年后,很多女性的這項“天職”不得不讓位于“本子”和“位子”。這不僅給母嬰健康帶來隱患,還可能產生人口質量、社會福利、民族發展等一系列嚴重的后續問題。
  后悔為事業推遲生育市民楊欣(化名)今年35歲,她曾因月薪20萬的收入而自豪。為了事業,她一直沒要孩子,現在不得不為“欠債”埋單。
  13年前,楊欣畢業后到一家外企工作。憑借出眾的能力和親和力,她很快受到老板的賞識。本打算參加工作一年后便生寶寶的她,無限期推遲了生育計劃。
  在當時看來,楊欣的選擇是明智的。工作7年后,她成為這家外企的山東區負責人,而與她同時進入公司的女同事,多數因為生育,還是普通的辦事員。
  眼看自己年近30歲,再加上公公、婆婆的催促,楊欣開始考慮生育。
  她很快懷孕了。在胎兒兩個月大時,她接到公司的通知,準備派她出國學習半年。回國后,她將負責整個華東區的工作,年薪也將漲至13萬元。但前提是,她必須放棄胎兒,立刻出國。
  楊欣至今也無法理解,她當時為何狠心地做了流產手術。其實,她的理由也非常簡單,就是為了能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
  兩年前,楊欣再次準備懷孕,可一年過后,她的肚子沒有一點動靜。
  此后的一年中,楊欣跑遍了全國各大醫院尋求生育秘方。醫生的檢查結果非常一致:楊欣結婚時間較長,有多種婦科疾病,加之有人工流產史,出現繼發性不孕癥。如果想要孩子,只能做試管嬰兒。
  與此同時,楊欣的丈夫由于年齡較大,精子活動率大大降低,不具備做試管嬰兒的條件。此后,楊欣和丈夫都辭去了工作,在家“專職”生育。至今,生育的渴望仍未能實現。“如果可以再選擇一次,我會毫不猶豫地為了孩子放棄事業,但說什么也晚了。”楊欣說。
  孩子讓位本子、位子在生育之前,學歷與職業已成為現代女性必須首先考慮的兩個問題。
  去年研究生畢業的市民李女士說,很多研究生畢業時已超過25歲。找到工作并結婚之后,最早的生育年齡也在27歲左右。而稍有延誤,就超過了30歲。
  雖然已經26歲了,李女士兩年內仍沒有懷孕計劃。
  去年年初,山東人才網推出了“影響女大學生求職的因素”的調查,1400多名女大學生參與調查。結果顯示,單位在結婚、生育方面的限制,已成為女大學生最大的求職門檻。
  即便順利參加工作,不少單位對女大學生都有生育時間的限制,其中大都要求上崗后兩三年內不準生孩子。
  如今,單位女員工排隊生育已不是秘密,只是在勞動合同與單位制度中沒有明確列出。
  生存壓力面前,孩子只好讓位于“本子”和“位子”。不少女性在努力解決學歷和職業問題的同時,生育被“自然”地擱置了。
  生育先想房子、車子學歷和工作的問題解決了,現代女性又會遇到一個問題——— 錢。近年來,撫養孩子的成本不斷增加,有些女性笑言“生不起”。
  市民何小姐結婚4年了,與丈夫已近而立之年,卻一直沒要孩子。何小姐說,結婚4年來,她和丈夫通過奮斗,買了房子和汽車,都是貸款買的。如今,雖然每月家庭收入8000元左右,但每月還貸款就需要4000元。加上吃飯、養車等開支,每月收支基本平衡。“我有一位朋友,去年生了個女兒。每月撫養孩子要花2000元左右。我們根本不敢要孩子。”何小姐說,當初貸款買房、買車,也是希望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環境。等到這些條件具備了,卻沒錢養孩子了。這種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在現代人中并不少見。
  日前,鳳凰網一項1萬多名80后網友參與的調查顯示,超四成80后正在做“孩奴”,并且同意“養孩子比供房還貴,養個孩子就是‘孩奴’”的觀點。
  很多家長把養孩子的投入稱為“無底洞”,從孩子出生到6歲,奶粉、早教、醫療、衣服、保險等,都是不小的開支,算下來,很多人都花費了五六萬元。
  女性推延生育年齡為哪般?
  京華時報近幾年,國內許多城市不僅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剩女”,而且還出現了城市白領尤其是高學歷、高收入、高地位女性的生育年齡逐年推后的情況,高齡產婦也不在少數。有關人士認為,上述現象的增多,會引發諸如人口質量下降、影響民族發展等嚴重的后續問題,應引起各有關方面重視。
  在前不久閉幕的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張曉梅提交了《強化女性育齡期國家責任,鼓勵黃金育齡期正常生育》的提案。有關統計資料顯示,近幾年我國城市女性生育年齡正逐年推后,30歲甚至35歲以后才生育的女性越來越多。記者日前走訪了市婦幼保健院等醫院,發現我市生育年齡推后問題同樣存在。
  我市高齡產婦為數不少據市婦幼保健院提供的數據顯示:2009年,我市共有產婦58044人,其中35歲以上高齡產婦為813人,占比為1.4%;2010年,全市產婦61847人,其中35歲以上高齡產婦為1248人,占比上升至2.02%。
  市婦幼保健院保健部主任陳蘭芳介紹,雖然市婦幼保健院缺乏前幾年的統計數據,但從該院實際接診情況看,市區女性確實存在著生育年齡逐年推延的情況,30歲以上生育的婦女近幾年明顯增多。
  隨機抽查的樣本也證明了這一情況。以幾家醫院的樣本為例,同樣是去年10~12月,市婦幼保健院共接收25~29歲產婦238人、30歲以上產婦170人;金華市人民醫院共接收25~29歲產婦448人、30歲以上產婦329人;市中心醫院共接收25~29歲產婦139人、30歲以上產婦88人;市中醫院接收25~29歲產婦35人、30歲以上產婦58人;武義縣婦幼保健院共接收25~29歲產婦82人、30歲以上產婦77人。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30歲以上產婦數量不在少數。
  城市女性推延生育年齡為哪般雖然我市幾所大醫院平時收治的產婦不全是城市女性,但城市女性占絕對數量,而且35歲以上高齡產婦中以城市女性為多。
  為何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城市女性錯過黃金生育期?據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為保“位子”推遲生育。市婦幼保健院保健部醫生卜霄告訴記者,近兩年開同學會時,她發現好幾位現在上海、北京工作的高中同學至今未育(年齡大多在三十三四歲)。其中,一位高中女同學大學畢業后就在上海一家外企工作。現在這位女同學的職位已升至中層,但她結婚后一直沒要孩子。問其至今未育的理由,這位女同學說:“我好不容易才謀到現在這個職位,年薪不低,但現在盯著我這個職位的大有人在,我如果生孩子就得請產假,而等我生了孩子想要回到原崗位,恐怕就不太可能了,即使將來能換崗位也未必符合自己的心意。因此我暫時還不打算要孩子。”
  在現實生活中,有著上述想法的女性有不少,職業和“位子”已成為許多現代女性必須考慮的問題。而事實上,不少單位在招聘女大學生時也有結婚、生育時間方面的限制,比如要求受聘者上崗后兩三年內不準生孩子等。“其實,現在就是單位沒有婚育時間方面的限制,一般人讀書讀到碩士研究生畢業,也已二十七八歲了,如果自己再在結婚、生育方面拖延一下,很快就過了30歲,甚至在35周歲以上了。” 卜霄說。
  二是為事業推遲生育。34歲的金華人張欣(化名)目前在省城杭州一家大醫院工作,聰慧又要強的她一直讀到博士研究生畢業才工作,現在她是單位里的醫學骨干。丈夫與她是同學,也是博士研究生畢業。張欣說:“以前讀博士研究生時,曾想過等畢業后找到工作再生孩子,可現在我每天早上7點多就得出門,一直要忙到晚上六七點才回家,而且為了搞課題研究等,常常連雙休日也沒有空。丈夫在單位里也很忙。像我現在這個樣子哪敢要孩子啊,就算有了孩子,也沒空照料。”
  三是經濟壓力大而主動推遲生育。近年來,隨著大學生就業難和房價不斷上漲、撫養孩子成本不斷增加,不少女大學生笑稱自己是“生不起”、“養不起”。市民小胡大學畢業后在市區一家企業上班,結婚至今已3年多,她和丈夫都已近而立之年,可一直沒敢要孩子,她表示最近兩年內還不打算要。她說:“結婚3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還房貸,如果婚后馬上添個孩子的話,生活質量會大大下降。我們想再奮斗幾年,等有了一些積蓄后再要孩子。即便現在生了孩子也養不起啊,聽說現在雇一個月嫂就要四五千元,我和老公的工資加起來,一個月也就五六千元。”小胡說。
  四是習慣性流產造成生育推遲。據市婦幼保健院保健部的醫生介紹,高齡產婦中,有相當一部分曾有過多次流產而“懷不上”或保不住胎兒的經歷,使得她們不得不推遲了生育年齡。
  高齡生育于己于國都不利有關方面資料顯示,在高齡產婦中,尤其以“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地位)人群為多,不少大中城市的“三高”人員和普通白領,為了不降低自己的生活質量,甚至主動放棄生育。
  陳蘭芳說,25~29歲是女性黃金生育期,該年齡段的女性骨盆韌帶彈性高,卵巢、卵泡發育理想,身體各方面情況都適合生育。而35歲以上高齡產婦是妊娠并發癥的高危人群,對母子健康存在潛在威脅。可是從我市近幾年各大醫院收治的產婦情況看,呈現“兩頭高”現象:即20歲以下和30歲以上生孩子的比例都比較高,這對優生優育很不利。20歲以下女性,因自身心智還不成熟,這個階段生育,不僅對未發育成熟的自身不利,對培育下一代也往往缺乏責任心,因此不利孩子成長。而35歲以上才生育的話,則胎兒致畸率高、產婦易難產或大出血,易出現妊娠并發癥。
  世界衛生組織2005年的衛生報告顯示,產婦高齡化和高危妊娠增多,是威脅母嬰健康的直接原因。隨著年齡增大,女性懷孕和生產過程中所承擔的風險也增大。
  全國政協委員張曉梅認為,高素質主流人群推遲或放棄孕育下一代,無疑將影響到國家未來、人口質量、社會福利、民族發展等,將產生一系列嚴重的后續問題,因此她提出:各級政府部門應采取措施,鼓勵女性在黃金育齡期正常生育,并就此提出了許多具體的建設性意見。
  對于張曉梅的建議,我市醫學界人士也表示贊同,陳蘭芳說:“人的身心發育,也就像種莊稼一樣,有個孕育、生長、衰老的過程,人在黃金育齡期不僅體質相對較好,比較強壯,而且精力旺盛,這時候培育的下一代身體素質等也會比較好。因此,提倡女性最好在黃金育齡期生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靜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